中国家庭轿车元年来了(上)【驱动国家】

中国汽车四十年原创

刘朝晖

2018-08-03

我们通常把大多数人买得起家轿,中国汽车市场迈开了准入百姓家的步伐,中国步入汽车社会的趋势性转折阶段称为“汽车元年”。这并不是指具体哪一年,而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导语

【编者按】中国汽车四十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蓝本之一。《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元年,一般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在如今媒体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报道中,各种“元年”频繁出现,诸如“SUV元年”“互联网汽车元年”“新能源汽车元年”“品牌元年”,等等。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空前繁荣的时代,回首当年轿车开始准入普通百姓家庭的元年,或者叫“中国家庭轿车元年”,人们总有无限的感慨。

与欧美发达成熟的汽车市场相比,我们的“家庭轿车元年”距离今天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虽然来得晚,但是由此喷发出的强大能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造就了一个雄踞世界第一的庞大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足以让我们为之自豪。

关于汽车消费元年,业内有着不少不同的说法,但笔者更愿意将其锁定在一个特殊的年份———2001年。那一年,中国加入了WTO、北京申奥成功、男足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而中国百姓对家庭轿车的需求,也在那时开始爆发。欧美日等国家的历史已经证明,轿车能否大规模地进入家庭是社会经济环境、发展阶段、汽车工业水平、具体国情和国家政策综合影响的结果。从政策、市场、产品、消费观念等多个维度来看,200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都呈现出了有别于以往的明显“元年”特征,大多数人买得起的“家轿”,迈开了进入百姓家的步伐。

政策导向吹暖消费环境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各行各业都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动力,但是中国的轿车工业却并无明显起色。尽管先后引进了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的一些轿车生产技术,也有了所谓“三大三小”“二微”这样的轿车引进项目,但是适合家庭使用的轿车产量实在太低,大多数轿车面向的仍是公务市场。

中国家庭轿车元年来了(上)【驱动国家】-图1

对于轿车要不要走向家庭,是否应采取措施鼓励私人购买轿车,业内仍然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目前的城市交通普遍比较拥挤,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更是如此。鼓励私人购买轿车,只能使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更加严重。因此,中国应借鉴新加坡等国的经验,重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中国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在大城市兴建地下交通设施,通过加强管理,轿车进入家庭在中国也是同样可以实现的。

不过,进口车来势汹涌和对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忧虑,让政府部门、理论界、企业界和社会大众的观点逐渐凝聚到了一起:只有发展家庭轿车,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支点所在。“轿车不进入家庭难以成为支柱产业”,“轿车生产要走出传统观念的束缚,冠之以商品和市场概念才不至于走入怪圈”,“汽车私有化才是明日汽车工业的希望”,以上这些观点成为各界共识。

来自国家顶层的明确表态,给予了这些共识以最坚强的支撑。2000年10月举行的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轿车和计算机进入中国家庭。在中共中央的历次会议中,这是首次阐明要大力振兴汽车制造业,第一次提出要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中国家庭轿车元年来了(上)【驱动国家】-图2

这个非比寻常的第一次,反映了国家对于广大城乡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的呼应。与以往五年计划不同的是,“十五”计划不再以资源来安排生产,而是以市场来引导生产;不再以生产来制约消费,而是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激励生产。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表明政府已不再把轿车单纯视为生产工具或公务专用;适时满足家庭对轿车的需求,既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也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国民经济快速高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这时起,“让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口号可以挺直腰杆,正大光明地喊出来了。

与此同时,中国全面加入WTO的谈判正在紧张地进行。全面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工业将直接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会遭受到极大的冲击。而为了减缓这种不利影响,必须全面启动轿车市场运作,完善我国汽车工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轿车进入家庭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水平,家庭轿车被国家选定为“动力”性产品,着重培育家庭轿车市场已成为强国之必需、强国之急需。

为了促进汽车工业和轿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一系列配套的国家政策也陆续出台。汽车工业“十五”规划的公布,使1.3L以下、售价8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成为轿车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公告代替汽车目录,成为主宰汽车新品的“生死符”,是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步。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取消了原有的车辆购置附加费。从7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238项车辆收费。一些省市取消了社控费、增容费等项目,这对当地车市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7月,国家计委讨论《汽车消费政策(征求意见稿)》,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国家计委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目标是取消对汽车消费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不合理收费,促进汽车私人消费的增长,“在10年内实现当年汽车销售的70%为私人购买”,同时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2001年10月1日,国家开始施行新的机动车登记管理办法。不仅促进了汽车消费,而且使以旧换新业务成为可能。

 

政策的暖风,不仅给予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强大的助力,也让汽车消费市场从此显著活跃了起来。


主编点评

汽车元年始于何年?

有关汽车元年的说法不一。那么,何谓元年?

梦与非梦的分野是元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汽车元年”。所谓“元年”的涵义,就是指“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即家轿。而有关家轿的说法,评定及标准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最终还是落在售价上,但光有价格也难以说服,毕竟正是轿车。说到底,所谓的家轿就是对“买得起用得起”的焦虑,既要有面子又要有里子,还要有含金量。这可能吗?即便是奔驰保时捷把概念变成了样车也被中国拒绝。

事实上,有关家轿的准入,自“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各种家轿的产品如过江之鲫,浮现出来。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最典型的有“三五牌”(售价5万元,百公里油耗5升,自重500公斤),还有“三口乐”(专为三口之家设计),以及“小福星”(按家庭出行设计)等,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为何?不是太糙,就是太柔,要不太虚,最终让位于“十万元家轿”的赛欧。尽管一度有人指望过夏利,但最终还是被赛欧抢得头筹,一锤定音。为何?

这是一场对于“面子”的妥协,也是对轿车礼拜的仰视,而不是简单的对代步工具便捷和速度的向往,骨子里是对物质显形的追求,渴望成功和尊重的体现。赛欧为何能成为开启家轿代表?不言而喻,赛欧挂的是别克Logo,分享的是同质同料同服务和同品牌的待遇。从某种角度讲,中国汽车元年起步于“十万元家轿”概念的认可,博得了社会共鸣,背后则是“小别克”的背书撬动了对家轿准入门槛的共识。 这既是对品质标准的要求,也是对消费诉求的表达。所以,我们说,汽车元年是送给新世纪的中国一个礼物并非序言,而是为奋进中的中国装上了轮子。(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刘朝晖,现为上海报业集团《新民周刊》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事汽车行业报道,曾在《上海交通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任汽车新闻记者。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标签
轿车 汽车元年

精彩推荐:

    精彩评论

    醉了也

    2018年08月07日

    图片一是老款捷达的图片[耶][耶][耶]

    iAzrael

    2018年08月05日

    废话多,国家已强制停止发展汽车了!

    橡皮糖筋

    2018年08月03日

    中国的汽车简直就是井喷式的发展啊

    杜sirr

    2018年08月03日

    中国人民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啊

    坑呢

    2018年08月03日

    自打进入2001年之后,中国的汽车行业真的是爆发式的增长啊

    吾要安好

    2018年08月03日

    有了桑塔纳走边听天下都不怕

    用户1535800552

    2018年08月03日

    万元户时代到现在千万富翁是多么艰难的过程

    原来我了

    2018年08月03日

    01年开始是中国家轿元年了吗

    赵含英

    2018年08月03日

    666

    成皿日

    2018年08月03日

    不得不感叹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啊

    王大鄂

    2018年08月03日

    01年到现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家庭小轿车就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啊

    顾国艳先生

    2018年08月03日

    赛欧也是一代小神车啊

    老鸦人

    2018年08月03日

    一边想他妈的扩大市场一边又限制上牌照

    良芯薄荷

    2018年08月03日

    中国汽车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世界中层

    wslgl5188

    2018年08月03日

    01年之后政策也开放了许多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