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合资2.0” 中国市场的战略升维与价值共创

行业评论原创

陆感

2025-04-03

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合资2.0”实践,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全球化车企转型的范式革命。

导语

 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聚光灯下,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博士的发言,不仅是一场行业洞察的分享,更是一份关于“全球-本土”合作的宣言。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奥迪以“合资2.0”战略为支点,通过深化与一汽上汽的双线合作,重构高端汽车产业的价值链。这一战略的底层逻辑,既非简单复制全球化经验,亦非被动适应本土需求,而是通过技术、品牌与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探索一条兼具财务可持续性与创新爆发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奥迪“合资2.0” 中国市场的战略升维与价值共创-图1

从资源整合到生态共建

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当部分外资品牌仍在“全盘引进”与“本土特供”之间摇摆时,奥迪的“双合作伙伴”战略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格局。与一汽的合作聚焦于PPE纯电平台与PPC燃油平台的协同创新,前者以800V高压架构、长轴距设计适配中国用户对豪华电动车的需求,后者则通过智能燃油车的持续迭代,在传统动力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例如,奥迪将华为的ADAS系统整合至两大平台,实现了智能驾驶与奥迪经典quattro技术的融合,既延续了品牌基因,又满足了本土用户对科技感的期待。

与上汽的合作则更具突破性。新品牌AUDI的诞生,不仅是标识体系的革新,更是技术路径的再定义。基于与上汽合作,共同打造的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奥迪将中国本土的数字化创新能力注入高端纯电车型开发,首款车型仅用24个月便完成从概念到量产的全流程。这种“技术双向赋能”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合资企业“市场换技术”的单向逻辑,转而构建起全球化研发资源与中国数字化生态的共振网络。

奥迪“合资2.0” 中国市场的战略升维与价值共创-图2

双品牌矩阵背后的用户洞察

2025年上海车展的全球首发车型,标志着奥迪在华产品战略的全面升维。一方面,四环品牌通过Q6L Sportback e-tron等车型延续豪华基因,以加长轴距、本土化智能配置强化高端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AUDI品牌则以极客精神为内核,瞄准年轻化、科技化的新兴消费群体,首款车型的3.6秒百公里加速与800V高压平台,直击中国用户对性能与补能效率的双重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奥迪并未陷入“为电动化而电动化”的误区。在PPC平台上推出的智能燃油车,通过48V轻混系统与智能网联功能的升级,实现了传统动力车型的能效跃升。这种“油电并进”的策略,既保障了现有用户基盘的体验延续性,又为电动化转型提供了缓冲空间。

奥迪“合资2.0” 中国市场的战略升维与价值共创-图3

可持续转型 从商业逻辑到行业责任

迪的战略远见,不仅体现在产品与技术层面。在服务端,“奥迪卓·悦服务Plus”的升级,将免费取送车、透明化维修等举措标准化,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服务体系;在产业链端,百亿级资金投入智能驾驶研发,与华为的合作从技术联合开发延伸至商业化场景探索,推动行业从“功能竞赛”转向“生态共建”。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价值理念的重塑。奥迪明确提出三大行业主张:摒弃零和竞争、坚守质量底线、共创最优解决方案。这种价值观的落地,体现在对供应链碳足迹的严格管控、对经销商盈利能力的长期维护,以及对用户数据隐私的系统性保护。当部分企业仍在价格战中内卷时,奥迪已将竞争维度提升至产业生态健康度的层面。

开放、共创与进化的新叙事 长期主义的中国答卷

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合资2.0”实践,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全球化车企转型的范式革命。它证明了一点: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不再依赖于单一的产品引进或成本控制,而是取决于能否将全球经验与本土创新深度融合,构建起技术、品牌与用户价值的“三角稳态”。

正如罗英瀚博士所强调的:“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期增长的数字,而是为中国汽车行业创造可持续的长期价值。” 当奥迪以双品牌、双平台、双合作伙伴的立体化布局,持续加码中国市场的投入时,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豪华车企,正在书写一段关于开放、共创与进化的新叙事。

(图/文  网通社 陆宏伟)
相关标签
奥迪 合资 战略

相关车型

AUDI E

暂无

精彩推荐:

分享到

取消写评论提交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