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下)【驱动家国】

中国汽车四十年原创

黎明京

2018-11-08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一种态度,是融入世界汽车业的战略举动。不论当时的争议有多大,事实表明,它是汽车开放,寻求对话和共鸣的文化平台,对中国

导语

【编者按】中国汽车四十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蓝本之一。《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上接: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中)】

中国大奖赛的门票收入如何?2004年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大奖赛反响不错。花370元连续三天目睹车王舒马赫风采的宣传口号被广为流传,当时门票按种类分成三日套票和单日票。其中三日套票票价最低为370元,最高为3700元;单日票价最低为160元,最高为2200元。赛后统计三天共计有26万人次观看比赛。当年FOM(F1的管理公司)颁给上赛一个“最佳组织奖”。

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下)【驱动家国】-图1

但第二届中国大奖赛就遭遇滑铁卢,票房收入急剧下滑。中国大奖赛组委会相关人员事后也承认对票房的错误估计。他们预计上海站会吸引很多东南亚及港澳台的观众,但没有想到支撑场面的还要靠来自欧洲的车迷,每场约4万人,可是上海每天又有多少架往返欧洲的班机呢?

按照上海与FOM的协议,比赛的门票收入和电视转播的冠名收入可以归组委会所有,但门票的收入不好评估,而电视转播权是送给央视的,没有收到一分钱。

有报道指出,由上海久事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嘉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当初预计8~10年收回成本的规划早已成为泡影。直到伯尼退休,他的第三个承诺还没有兑现。上海怎么看这个问题?

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澜这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发现了更多积极的理由,还想长期办下去,越办越好。”

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下)【驱动家国】-图2

如今,F1中国站比赛三天观众人次已经稳定到15万左右,虽然大大低于首届比赛的26万人次,但也较为稳定。实际上,上海国际赛车场至今还在摸索中国式的赛车营销。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未来定位

有人给上海国际赛车场赋予了六大使命:提升上海现代大都市的国际地位、带动上海市的城市建设、促进上海及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广泛开展汽车体育运动、发展旅游产业以及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交流。

上海国际赛车场在举办F1大奖赛15年后,已经融入了上海的生活。15年前,F1中国大奖赛展现了上海的综合实力,也拉动了旅游、交通、土地等诸多产业的协同发展。15年后,F1中国大奖赛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与本土汽车的一条纽带,赛车文化渗透到城市生活中去,成为城市气质和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作为世界顶级的赛车赛事,F1显然不愿也不可能放弃上海站这个黄金点。

早在2006年,在上赛首次遇到票房危机时,久事公司委托AC尼尔森公司对上海举办F1进行过一次评估。报告显示,虽然举办比赛带来账面亏损,但在综合评估中,承办一次F1大奖赛可带来2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上海国际汽车城在2008年做出一份评估,在过去五年中,汽车城共创造了600多亿元的产值,比5年前翻了一倍多。

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下)【驱动家国】-图3

在从城市定位来看上海F1的意义。上海是与北京、广州并列的中国三大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北京举办了奥运会(2008年),广州举办了亚运会(2010年),但上海还只举办过一次世博会。据悉,上赛举办过F1也给上海在申办世博会中加分。另外,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交通便利,航空、海运、陆运发达,方便各支车队从世界其他国家运输装备,也方便国内外车迷到现场观看比赛。

2007年9月,久事公司与新的F1推广公司———自由媒体续约。据悉,新的合同为期3年,双方续约至2020年。自由媒体总裁切斯·凯利表示:“我想要进一步激发中国车迷的热情,让人们在比赛前后都能谈论F1。”

而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澜则表示:“F1中国大奖赛已经迈过了初期商业开发上的困难,已经成为F1全年赛事中相当重要的一站。它既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以现在的势头来看,没有什么理由不把比赛继续举办下去。”

上海市人民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印发〈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中表示,要提升顶级品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加大世界顶级赛事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力争形成“一月一个代表性精品赛事”的良好局面。这也给上赛继续举办F1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赛的6大“使命”基本实现,但有一条———“促进上海及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短期内无法兑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大学汽车工业研究专家指出,F1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但要说到F1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何推进作用,那就非常牵强了。高校研究汽车的专业人员或是中国汽车公司的专业人员几乎没有人来上海看比赛。F1的技术与中国汽车市场无任何关联。F1目前使用的混动技术也不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中国是汽车制造大国,但高端产品均为合资,中方没有任何技术研发的话语权。

上海F1重塑中国地标(下)【驱动家国】-图4

纵观英、德、法、西、日的F1标准赛道,它们同时也承接汽车公司的高性能跑车测试。不过,中国的自主汽车厂商目前没有一家计划制造跑车,而进口车商只是把上赛作为一个产品展示平台,也无意参与中国的产业计划。此外,中国也没有世界级的汽车企业,更没有中国企业涉及世界主流赛车运动。上赛当前的作用更多地停留在参与商业比赛层面,不会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过多的促进作用。上海国际赛车场“促进上海及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的使命是一个暂时不可完成的任务,但也是中国汽车人的努力方向。


主编点评

上海F1为中国塑像

有人说F1 是汽车运动的奥林匹克。在汽车极限运动中,F1几乎成了塔尖上的巅峰。这是汽车界中谁都向往攀登的珠穆纳玛峰。代表了技术、精神、意志。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膜拜更大程度上是依赖技术超越人类的极限,表达的是征服欲。汽车技术就是赛道技术,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技术的竞赛。这在西方风靡了近一个世纪,也是衡量汽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上海要建F1赛车场,消息传出,对于外界无疑是个特大新闻,就像上海举办世博会那样,引起国内外轰动。尤其是对于汽车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这是认知中国的一个窗口,而对于国人来说,引发争议最多的是,这项烧钱运动的洋玩艺究竟有何意义。毫无疑问,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兴建F1并不单纯是为了这项运动,而是表明一个城市拥抱世界,融入全球化的态度,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迈向汽车社会的象征,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在与世界接轨中汽车运动成了最有效的介质和文化使者。

记得上海F1赛车场首次开赛引发的全球关注度并不亚于世界杯足球赛,几乎全球汽车厂商云集上海,还有来自全球车迷前来赛道观看比赛。这也是上海首次迎来外国观众最多的一次汽车赛事,其传播效应被放大了全球。正如一位老外所说,连欧洲最偏僻的小镇都知道了上海F1。也就是通过上海F1人们开始意识到世界汽车的关注度开始转向中国,不仅是制造还有市场。事实证明,上海F1为大国汽车的崛起扯起了一面大旗。(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黎明京,《汽车之友—冲程》副主编,中国赛车问题专家,是最早进入WhoWorksinF1的中国记者,是中国体育界最早关注并报道F1的资深记者之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下期预告:达喀尔赛事开创体育营销新理念

相关标签
上海 F1

精彩推荐:

    精彩评论

    ztzhangyun

    2018年11月12日

    沙发

    路不平8800

    2018年11月08日

    上海F1的主办方把F1上海站办的非常差

    陶公岛岛主

    2018年11月08日

    十年间进步神速

    爆笑总裁

    2018年11月08日

    看到领克就明白中国发展是多么的快

    许啾

    2018年11月08日

    从全部依赖进口到如今出口的四巨头,不容易

    猪心不凉

    2018年11月08日

    讲真,300多看三天确实很爽啊

    一代不苦代代苦

    2018年11月08日

    想去看一次F1

    周渔vs小鱼儿

    2018年11月08日

    F1在中国举办已经15年了啊

    爱国者76110113

    2018年11月08日

    希望中国站F1越办越好

    梅的老公

    2018年11月08日

    法拉利599XX真心帅啊

    超人喝多也吐

    2018年11月08日

    东方重工业大国第三,中国

    绝境巅峰

    2018年11月08日

    经营真的是门学问啊

    空白簿眠

    2018年11月08日

    驱动中国生产的是国外无形当中的竞争力

    浪漫玉女

    2018年11月08日

    开玩笑,当时买的起桑塔纳的人会在北京缺房?

    巴云博

    2018年11月08日

    上赛这条赛道真的很有挑战,我在游戏里玩儿过好多遍呢,哈哈哈哈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