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轿研讨成世界焦点(下)【第一支柱】

中国汽车四十年原创

周光军

2018-07-06

1994年,机械部在北京举行“国际家庭轿车展示研讨会”,首次发布面向私人汽车消费的新政。国外汽车企业蜂拥而至,掀起我国汽车合资新的高潮。

导语

【编者按】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回答和交流。重新回到历史现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认知当下和眺望未来。《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上接:中国家轿研讨成世界焦点(中)】

与此同时,本土车企也陷入了入世魔咒之中。甚至在入世之前,国内汽车产业的高管聚集北京,共同讨论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鲁志强一针见血地指出,入世不是鬼门关,否则,中国何必费那么大力气争取入世。早在199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经和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做过系统的调查和测算,当时就得出了中国汽车工业能够承受得起关税下降到25%的冲击。

中国家轿研讨成世界焦点(下)【第一支柱】-图1

鲁志强分析,今后十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将迅速地改变,特别是家用轿车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大,这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目前还没有理由放弃汽车工业。时任中国汽车工程协会会长的张兴业谈到入世后汽车发展的模式问题,张兴业不同意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就不是民族汽车工业的提法,他认为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外合资,其实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入世五年之后的2006年,起初总喊“狼来了”的汽车工业不仅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反而让消费者既有车价越来越便宜的获得感,又让自主品牌经过淬炼稳住了阵脚。消费者层面,车主张小齐说:“入世的5年就是车价连续下跌的5年,富康在当时的价格是12万多元,而2006年时该车的价格只有不到7万元了。”而中国入世,则给中国本土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家轿研讨成世界焦点(下)【第一支柱】-图2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2006年接受笔者采访时称,“入世后,市场越来越开放,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中国汽车工业并没有被冲垮,反而获得了高速增长。当年汽车出口的数量首次超过了进口。”此前中国自主车企将“死”得体无完肤的预言,在中国入世5年之后的2006年,外资企业并没有把本土企业打垮,反而使奇瑞、吉利、华晨、长城等一批自主企业在逆境中茁壮成长。

从1994年至2018年,这期间24年,按照中国属相的说法,两轮本命年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前进的脚步更加密实。1994年,中国88家车企年产销量仅为133.7万辆;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700万辆。消费者没想到,从做梦都不敢想买车,到处堵车,再到买车需要像买彩票一样摇号,开车出门需要每周限行。

中国家轿研讨成世界焦点(下)【第一支柱】-图3

合资车企没想到,1994年中国出现的汽车进入家庭的萌芽,会聚焦全球所有的主流汽车巨头逐鹿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并仿佛进入了“得中国者得天下”的商业定律。中国的本土品牌没想到,从靠模仿的山寨起步,到全产业链的茁壮成长,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和长安等企业不仅成为世界500强的常客,还上演了吉利收购沃尔沃、90亿美元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等惊人逆转。中国汽车产业既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一部分,也让世界刮目相看。

中国的汽车工业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国策,又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中国普及轿车的速度就不会这么快。从1994年到2018年,24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痴人说梦一般,却不是梦。


主编点评

时代的分水岭

1994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一个历史的转折。不论是今天看过去,还是未来看今天,都要把它看作新旧时代的分水岭。

这一年,从颁布《汽车产业政策》到“轿车进入家庭”讨论,再到过“国际家轿研讨会”,中国的汽车梦终于跨出了由可以制造变成了允许拥有的艰难一步。我们把此看作思想解放,改革开放;西方则认为这是体制变化,社会转型。开放私人汽车,尤其是轿车,无疑是承认经济的私有化。

从颁布到讨论,再到研讨的过程来看,发生在中国的这一“裂变”引发的不仅是汽车外资的大量涌进,关键是引发西方及汽车发达国家视中国为未开垦的汽车处女地,尤其是奔驰保时捷都拿出了来中国淘金的具体方案(开发出实车),几乎全球汽车厂商都“跪拜”在中国门前。角色和地位陡然巨变,由“乞求”变成了“皇帝”。 这样的反差引发人们思考的不是汽车,而是市场放开,也决不是友好,而是另一种“掠夺”的开始。

历史再次提醒记忆,当初中国决定发展轿车,欧美主要汽车厂商都是用鄙视眼光看我们,不屑地说,“可以用零部件换整车”,或干脆拒绝,“你们不具备整车生产能力”,就连日资都敢嘲笑我们,“你们的生产是我爷爷辈的”,只卖车不合作。为什么?弱国无汽车。百余年的历史证明,汽车是一个国家站起来的脊梁,民有才是一个国家富有的象征。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一个睡狮的醒来。

也就在这一年,中国开始了迈向大国汽车的步伐。不迈则已,一迈惊人。速度之快,超出西方百余年发展历史,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最大的汽车市场,撬动全球汽车的轴心国。我们引以为骄傲,但也不堪回首。不过,如今是“红旗漫卷西风”,对汽车人来说,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依然任重道远。(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周光军,从事汽车新闻报道20年,资深汽车评论家。曾任《北京晨报》编委,汽车新闻部主任、主编。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下期预告:农用车为何进中南海】

相关标签
中国家轿

精彩推荐:

    精彩评论

    咔叽高活

    2018年07月06日

    中国特色车型也可以推广到全球

    轻风拂面岁月离歌

    2018年07月06日

    第一支柱的美名只有中国能叫了!

    竹笋拌肉

    2018年07月06日

    从开始的有了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再到现在满大街的豪车,中国车市发展的速度真的无法想象!

    舒怡菲

    2018年07月06日

    从一汽到领克,中国的汽车发展可以说是质飞跃

    浙江首负

    2018年07月06日

    中国品牌也能像当初小米一样做性价比现在做性能!

    炙热的冰蓝

    2018年07月06日

    中国的汽车真的是发展的太迅猛了,让那些瞧不起中国汽车发展的车企现在都追悔莫及

    小猪贝奇

    2018年07月06日

    挑战总是与机遇共存

    番薯樱桃

    2018年07月06日

    中国汽车工业真的是跨越式的发展啊

    用户30791

    2018年07月06日

    汽车已经逐渐普及到每一个家庭,中国汽车行业的脚步正在逐渐的加快!

    红唇为谁留

    2018年07月06日

    中国的汽车工业最近十几年真的是大跨越,上台阶式增长啊,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单一汽车消费国,真厉害啊

    garding

    2018年07月06日

    1994年简直可以算是中国汽车产业涅槃重生的新起点啊

    雅之乐1

    2018年07月06日

    没错,等你研究好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你就可以在中国大放异彩,一个经典的例就是大众汽车!

    贺酸奶

    2018年07月06日

    “得中国者得天下”是现在汽车市场的铁律啊

    竹苏修

    2018年07月06日

    四十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需到供,一般一眼都是进步!

    支卫斌

    2018年07月06日

    只有进一步放宽进口车的门槛才能使中国的汽车发展更加迅速!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