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为深蓝汽车的战略定位提供了更清晰的坐标。
导语网通社观察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由此,央、国企整合重组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保变电气并入中国电气装备、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为第98家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为第99家央企……
此过程中,汽车行业是否也会有央企合并重组,一直引发业界关注。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成立,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第100家央企,同时也是重庆首家一级央企。
作为定位为面向中高端主流新能源市场的科技运动潮牌,深蓝汽车专注于为全球年轻态用户提供15万-30万元区间的纯电及增程产品,同时承担起中国长安汽车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柱、科技突破中坚力量与全球出海核心引擎的角色。
何以成为新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支柱?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为深蓝汽车的战略定位提供了更清晰的坐标。
在深蓝汽车CEO邓承浩看来,“新央企、新深蓝、潮流科技、信赖之选”的背后想讲的是,中国长安汽车对于深蓝而言,会更加让消费者提升信赖,我们也会努力地让消费者更加信赖我们。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
回溯长安汽车的发展历程,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起步,历经多次迁移与转型,积极响应党中央“军转民”号召进入汽车领域,逐步成长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求变、开放包容、科学理性、百折不挠” 的精神内核始终贯穿,而深蓝汽车的定位正是这种精神在新能源时代的延续。
作为长安汽车“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的先行探索者,深蓝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新能源发展方向,并秉持着成为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助力中国长安汽车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集团的愿景。
2022年7月,深蓝汽车首款战略车型SL03上市33分钟订单破万,同年12月交付破万,成为国内最快实现交付破万的新能源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深蓝汽车的首战告捷,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节点。
2023年6月,其第二款战略车型S7上市,开创了上市即交付的行业先河,40天即实现交付破万,创造了新能源车型上市到交付破万的用时新纪录。
至此,深蓝汽车的新能源黑马地位,再无人质疑。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数据,2022年12月至2025年3月,仅28个月的时间,深蓝汽车的累计销量已位列央企新能源品牌第一。
2025年上半年,深蓝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高达71%,累计销量已突破50万辆。
如此 “深蓝速度”,不但使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阶段性成功,更展现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凭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深蓝汽车快速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矩阵,聚焦15-30万元中高端主流新能源市场,覆盖当前最具活力的用户群体。
如此市场定位,既避开了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又避免了低端市场的无序价格战,同时,也与集团内的阿维塔、长安启源等品牌形成了清晰的差异化布局。
从产业布局方面来看,与传统车企不同,深蓝从成立之初就注重构建新能源专属供应链体系。
其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的时代长安,专注于动力电池研发生产;与斯达半导体合作开发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则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如此产业链深度整合的模式,既确保了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安全,又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为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
何以成为科技突破的中坚?
中国汽车工业的科技创新之路可谓既曲折又辉煌。
在汽车刚刚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的二十年前,中国车企在核心技术领域几乎完全依赖外资,以市场换技术的日子,不少中国汽车行业的前辈至今记忆犹新。
而今天,一众自主品牌借新能源时代的机遇,不断实现技术突破。
如此转变的背后,是像深蓝汽车这样的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
对于深蓝汽车而言,技术创新是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长安汽车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由来已久,其构建的“六国十地”全球协同研发布局,拥有来自31 个国家和地区的2.4万人技术研发团队。
近三年,长安累计申请专利1.4万余件,平均每天19件,发明专利占比达到70%,这些都为深蓝汽车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电动化技术方面,深蓝汽车的发展轨迹与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战略紧密相连。
过去十年,长安围绕新能源领域,累计投入超400亿元,为深蓝的技术研发提供了丰厚储备,助其实现电动平权。
深蓝超级增程技术的推出,离不开其对中国市场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针对充电设施尚不完善的现状,其选择通过增程模式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问题。
而该技术独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的应用,更是对北方市场低温用车痛点的针对性解决,体现了深蓝汽车的技术研发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思路。
如今,“左手深蓝超级增程”早已成为其核心标签之一,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持续推进电动平权的同时,深蓝汽车还在智能平权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大多数车企还在讨论是否要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2023年,深蓝说服华为启动华为乾崑ADS SE的开发。
随后仅一年时间,搭载华为乾崑智能ADS SE的深蓝L07便正式上市,并在20万元以下市场建立起明显的技术优势。
至此,深蓝的另一个核心标签“右手华为乾崑智能”正式形成。
对于深蓝汽车近期在智能化方面的动作,邓承浩重磅透露,在即将推出的深蓝L06上,将搭载全球首发3nm车规级座舱芯片。
相较于5nm或7nm芯片,3nm芯片在晶体管密度、能效比和运算速度上都有巨大的飞跃,不仅为多屏交互、高精度语音识别以及AI场景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算力基础,还为高阶AR-HUD、车内元宇宙社交等更复杂的应用预留了充足的性能空间,较行业提前1-2年实现量产。
如此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使深蓝汽车既保证了技术的自主性和可控性,又能充分利用外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升级,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技术优势。
何以成为成为全球出海的引擎?
中国汽车出口的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产业现象之一。
从2001年加入WTO时全年出口约2.5万辆,到2023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这一进程中,以深蓝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在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虽然品牌发布仅3年,但依托中国长安 “海纳百川” 计划,深蓝汽车构建了“1+5+2” 全球战略,并确定了清晰的出海路径,其从2023年开始选择以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为出海突破口。
这些市场对中国品牌接受度较高,同时,当地的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如此恰好能发挥深蓝超级增程技术的优势。
随着经验的积累,深蓝汽车逐步将目光投向欧洲等成熟市场,形成了梯度发展的全球化布局。
不同于早期的整车出口,深蓝汽车更注重本地化运营。例如在泰国市场,深蓝不仅建立了右舵车型生产基地,还针对当地使用环境开发了长续航版本。
如此深度本地化的策略,既提升了产品适应性,又增强了品牌影响力,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深蓝持续在中东非、中南美等市场的布局,不仅为其带来了商业价值,也促进了当地汽车产业的升级发展。
如此互利共赢的出海模式,展现了中国车企的国际责任感,也为央企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目前深蓝汽车已成功进军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欧亚、欧洲五大区域,覆盖66个国家及地区,推动产品、品牌、技术、供应、制造等要素全面出海。
结语
“新央企、新深蓝、新责任、新担当”,这是邓承浩最近作为深蓝负责人在中国长安汽车成立时的感受。
从8月1日开始,深蓝汽车每半个月就会有一款新品,持续大概两个月时间;面向2030年,深蓝汽车准备了30款全新主流车型和差异化车型,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从邓承浩透露近期、远期的产品规划来看,深蓝汽车在新中国长安体系下,已经做好开足马力的准备。
诚然,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三大三小”格局,到21世纪初民营车企的崛起,再到如今新能源时代的全面转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一条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蜕变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央企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
新长安新深蓝,将继续向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世界一流的汽车集团全力迈进,以创新驱动技术突破,以品质铸就全球口碑,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书写中国品牌的硬核实力与时代担当。
杜金翼 2025年08月01日
未知 2025年07月15日
魏微 2025年06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