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行者—施密特:荣幸成为一汽奥迪的参与者

高端访谈原创

王静亚

编辑

2018-12-03

11月19日,在一汽-大众长春的办公大楼里,跟奥迪前董事施密特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72岁的施密特从1993年开始参与一汽奥迪项目,一直持续到2007年。后来施密

导语

【编者按】:11月19日,在一汽-大众长春的办公大楼里,跟奥迪前董事施密特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72岁的施密特从1993年开始参与一汽奥迪项目,一直持续到2007年。后来施密特出任西亚特董事长,不再负责奥迪。退休以后的施密特仍然无法摆脱对奥迪对长春的情怀,在庆祝一汽奥迪合作30周年之际,施密特再次来到长春,跟新老朋友相聚。施密特是一个非常坦诚的汽车人,他告诉我说:谁如果在三十年前就能预测到中国汽车市场现在的发展,他肯定是在说瞎话;如果亲身经历了中国30年的迅速发展,还没有意识到中国人民的辛勤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他肯定是迂腐和顽固的。我为中国的崛起感到欣慰,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参与者,我为能做出一点贡献感到骄傲。(网通社高级副总裁 李三)


多年后再次回到中国,他依旧能清晰地记起第一次来时的情境。

1993年1月,他首次踏进中国的这片疆土,长春的气温零下25度,实际的体感温度比这更低。耿昭杰厂长坐着一辆老式的大红旗轿车亲自到机场接机,这位“客人”就是前奥迪集团董事会成员,首位主管中国事务的董事施密特先生。当时奥迪100以CKD组装的方式在中国生产了四年,年销约600辆。

时间飞转,2018年11月,一汽奥迪合作30周年庆典在一汽-大众的长春工厂内举办,作为一汽奥迪项目的“先行者”,施密特先生再次受邀回到中国,这时候的长春“艳阳明媚”。一汽-大众奥迪在华销售的产品多达30余款,年销约60万辆。

在他看来,成功的要素很简单: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1、从“合作磨合”到“找到合作平衡点”

90年代初期的中国,对德国汽车公司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同时被派驻到中国来显然在当时也算不上是件“好事”。

为什么当时奥迪选择了施密特负责中国市场。施密特回忆道,在加入奥迪之前他就负责采购业务,换句话来说就是做贸易,需要经常与供应商沟通打交道。当时,在德国人眼中,中国人千百年来都是能言善道,善于谈判和沟通的,所以奥迪也需要会谈判的人。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刚刚开始蹒跚学步,而德国已经成为世界领先汽车大国,技术上的差距、文化上的差异成为双方合作中最大的干扰。施密特说:“之前的工作经历我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打败供应商没有意义。如果他觉得自己这一次的生意做得很糟糕,那么下一次他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所以永远都要努力达到共赢。生意必须给各方都带来利益。我认为在挑战和利益之间寻得一种平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施密特试图学着接受中国人的思维,了解中国的文化。中方员工也开始认同德方同行对待质量标准的严谨态度。施密特总结奥迪在华快速发展并获得成功的因素很简单,就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2、一汽奥迪合作的第二次“飞跃”

如果说,第一辆奥迪100轿车下线,是开启奥迪汽车市场豪华车生产的序幕,那首款加长版A6(C5)进入中国,则是奥迪引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开端。

奥迪A6国产故事又是非常曲折的。八、九十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能符合奥迪标准的本地供应商更是屈指可数,对于当时的一汽甚至对于国内汽车业来说,投产奥迪旗下最高端产品是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是考虑能符合奥迪标准的本地供应商屈指可数,二是奥迪100的性能、品质、国产零部件等未达到这款车型最初的设计要求,双方的进一步合作陷入了僵局。

经过长期的谈判,德方考虑到一汽能以坚韧意志和满腔热忱实现奥迪100的成功,完成硬件实力和生产经验从无到有的飞跃,那么第二次飞跃也许也会给他们带来惊喜。此外,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需求和空缺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施密特说:“我为第一个奥迪A6长款车的项目谈了将近一年时间,才最终获得了审批,并最终完成了这件事。而接下来的项目则进展地相对较快。”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豪华汽车品牌,奥迪开启了豪华品牌汽车配套零部件的国产化之路,有效推动了中国装备制造工业整体水准提高,培养了大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并参与到全球零部件的竞争中去。

关于A6进行加长的原因笔者听到过很多版本,为了对历史描述的准确性,便再次询问了施密特先生。“当中国要首次引进奥迪A6车型时,关于是否加长又是一通争论”,施密特回忆说。因为中国人与西方人上车习惯的不同,欧洲人是下半身先进去,而中国人进轿车的习惯则像进一扇普通的门一样,头先进去。关于加长也是针对整车B柱到C柱之间的延伸,这样一来后侧门的宽度进行了加长,因此才带来了轴距的加长。就当时的情况,“我们这么做并不是想让轿车的后部变大以便后面的人能有更大的空间,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让进车门变得更方便。”施密特如是说。看到加长后的奥迪A6L,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说:“很好,这样方便上车,那就这样生产吧。”

但无论如何,A6开创了高档车在华二次开发的先河,也成为后续企业本土化必加长的范本。

从开始的技术转让到如今坐拥世界级的生产制造水平,通过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奥迪在中国取得了一系列无法复制与跨越的积累与成就。彻底改变了中国轿车产业的生产制造格局,并奠定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基础,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3、探索全新模式、加速发展

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公司生产,首款A6加长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随后的奥迪产品销量开始在中国持续提升,而这也是中国成为奥迪最重要的市场的开端。一汽奥迪的合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探索了一条高端车发展的路径和体系。

 “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期,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如果说谁在30年前就能预测到中国汽车市场现在的发展,他肯定是在说瞎话;如果亲身经历了中国30年的迅速发展,还没有意识到中国人民的辛勤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他肯定是迂腐和顽固的。”施密特笃定地说。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包括一汽-大众奥迪在内,国内汽车企业的合资双方都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与技术潮流,对三十多年历史的合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开放,尤其是国内放宽汽车等制造业的准入限制已是大势所趋。2017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奥迪股份公司正式签署《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一汽-大众奥迪基于自身强大的全价值链体系,正在积极探索合资合作的新方式,向全价值链共享模式转型。

未来,一汽-大众奥迪的全面升级合资模式将从四个维度发力:第一,加强以中国市场需求为驱动的产品投放,扩大新车型投放,开辟更多细分市场;第二,聚焦中国用户诉求研发车型开发,一汽-大众奥迪将全程参与到所有奥迪车型的前期开发流程中,中国用户的需求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全球产品开发;第三,提升本土化研发能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方面,加强研发及生产的本土化水平;第四,深入数字化共享和移动出行领域,布局未来。

写在最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遇,一代汽车人有一代汽车人的使命。在老一辈汽车探路人的努力下将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和经验引入中国,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注入生机。在新时代下,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发生颠覆性改变,人民对汽车工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化、数字化与汽车产业的融合为行业带来新的变化。中国也将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开展合作,直面市场竞争,中国未来的产业应该以另一种创新模式屹立在世界汽车工业林中。(图/文 网通社 王静亚)

相关标签
一汽奥迪 施密特 30周年

相关车型

奥迪Q5L

奥迪Q5L

39.68 - 49.99

精彩推荐:

分享到

取消写评论提交

0/200